《程硯秋演出劇目志》:從劇目志看程硯秋

發(fā)布時間:2016年09月23日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打印:
字體:

  

  

  劇目是戲劇大師留給后世的直接藝術憑據(jù),是其人生軌跡的鮮明反映。人們最為關注的,可能并不是一個藝術家在世時能演出多少戲,而是在其身后這些戲有多少被不斷學習、傳承、發(fā)揮。但確定無疑的是,藝術家在世期間的劇目創(chuàng)新深度以及藝術生命活躍程度,是人們衡量其為戲劇藝術增添了多少新元素以及衡量其藝術功力和成就的重要標尺。程永江編著的《程硯秋演出劇目志》(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以真實、第一手的材料,呈現(xiàn)了一代戲劇大師、程派藝術創(chuàng)始人程硯秋先生精進奉獻的藝術人生軌跡。

  程硯秋11歲登臺,54歲辭世,搬演了大量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劇目。程硯秋先生的公子程永江采取編年紀事的方式,從1917年2月1日吉祥園演出《朱砂痣》開始,到1958年初為俞振飛、宮慧珠排演《百花贈劍》,逐年逐月甚至逐日對乃父40余年的藝術人生進行細致梳理,輔以珍貴的劇照、戲單、說明書、海報、唱詞節(jié)錄等,圖文并茂、嚴謹細致、豐沛充盈,展示了程派藝術(程派劇目)的興起背景、創(chuàng)作經過、發(fā)展脈絡、藝術特色、藝術影響等,很好地復原了程硯秋藝術的鮮活與璀璨,也提供了進一步總結程派藝術內在規(guī)律的有效路徑。

  劇目志顯示,程硯秋探索精神強勁,在經歷過不同導師和合作者的幫助、激勵之后,其技藝與境界日臻成熟、完美。在傳統(tǒng)戲中,既有《武家坡》《賀后罵殿》《玉堂春》《汾河灣》等側重唱功的青衣戲,也有《游龍戲鳳》《虹霓關》《弓硯緣》等側重于表演念白和武功的花旦、刀馬旦戲。而他的昆曲戲《鬧學》《游園驚夢》《思凡》等同樣極具功力。由于羅癭公、金仲蓀、翁偶虹等人的輔佐、指導,程硯秋在新戲編演中成就突出,如《梨花記》《龍馬姻緣》《花舫緣》《孔雀屏》《紅拂傳》《玉鏡臺》《風流棒》《鴛鴦冢》《賺文娟》《玉獅墜》《青霜劍》《碧玉簪》《聶隱娘》《梅妃》《沈云英》《文姬歸漢》《勘情記》《陳麗卿》《荒山淚》《春閨夢》《鎖麟囊》《女兒心》《亡蜀鑒》《馬昭儀》等。新中國成立之后,程先生還改編了《竇娥冤》,編演了《英臺抗婚》。

  京劇的魅力是在守正改革中不斷增添的。程硯秋自身“嗓子”條件并不好,但很明智,很早就開始在聲帶的變化上不斷揣摩和加工,加進一些小花腔,頓挫合拍、講究四聲。據(jù)說排演《鎖麟囊》時,他特意學習了美國電影《鳳求凰》女主角麥克唐娜的花腔女高音,一改悲切凄婉、低回多變的往日風格,破天荒地塑造了一個撒嬌使性的大家閨秀形象,成為他一生最為得意的作品。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程硯秋在聲譽鵲起后積極呼吁戲曲演員承擔起勸善懲惡的社會責任,以藝術提高人們的文化生活品質。他的正義感還特別體現(xiàn)在他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光照千秋的民族氣節(jié)中。

  《程硯秋演出劇目志》如同引人入勝的畫廊,記錄了一代大師藝術的精彩人生,將激勵后人不斷追求藝術的更高境界。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掃描二維碼
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

網(wǎng)站簡介廣告服務標識說明聯(lián)系方式法律聲明建議投訴